<cite id="n3f55"><span id="n3f55"></span></cite>
<var id="n3f55"></var>
<var id="n3f55"></var>
<var id="n3f55"><video id="n3f55"></video></var>
<var id="n3f55"><strike id="n3f55"><listing id="n3f55"></listing></strike></var><var id="n3f55"><strike id="n3f55"></strike></var>
<var id="n3f55"><video id="n3f55"></video></var>
<var id="n3f55"><strike id="n3f55"></strike></var>
<var id="n3f55"></var><menuitem id="n3f55"><strike id="n3f55"></strike></menuitem>
<var id="n3f55"></var>
客服熱線:15061557714
廣告 廣告 廣告 廣告 廣告
廣告 廣告 廣告 廣告
海外投資受阻,中國車企該如何應對出海困境?
【 字體: 】 【打印此頁】 來源: 日期:2020-09-29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已連續11年蟬聯全球汽車產銷第一。但近年來,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從增量轉向存量市場,我國汽車產銷已連續兩年下滑。對于中國車企來說,走出國門成為發展的必然之路。

相比于早已完成全球布局的國外車企,近些年來,迅速崛起的中國車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時刻關注海外投資的各種風險。近日,據外媒報道,因為中印兩國在邊境發生對峙,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政府暫停了三筆來自中國的投資,其中包括長城汽車與北汽福田兩家汽車制造商及一家液壓設備制造企業,涉及投資總額超過5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7億元)。

印度暫停長城與北汽福田的投資協議

印度工業部長蘇巴什·德賽(Subhash Desai)對外表示,這三家公司與印度的投資協議是在中印邊境沖突之前簽署的,印度外交部建議不再繼續與中國企業簽署任何進一步的合作協議。德賽透露,在目前尚不明朗的環境下,他們將等待印度政府對相關投資項目宣布下一步政策,但他補充說,包括長城汽車在內的三份協議并未被取消。

受此次風波影響最大的是長城汽車。據了解,長城汽車在印度計劃投資的項目達到了377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5億元),計劃在印度塔萊加和浦那(Pune)建立工廠,在當地聘2042名員工。今年1月,長城與通用汽車簽署了協議,收購通用位于印度塔萊加(Talegaon)的制造廠。其實早在2016年,長城汽車已投資2.8億盧比(約合人民幣2600萬元)在印度市場設立了班加羅爾研發中心,目前印籍研發人員已經達到150人。

長城汽車還在今年2月份的印度車展上,展示了包括哈弗H9、F7、F5等在內的主銷車型。按長城的產品規劃,將在2021年在印度推出第一款SUV新車。據了解,長城汽車是繼上汽集團旗下MG品牌之后,進入印度市場的第二家中國乘用車企業。

對于暫停印度投資協議的消息,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截至6月23日,長城汽車尚未收到印度政府方面的相關信息,公司對此消息不予置評,后續將持續關注事態進展。

另一個被涉及的車企是北汽福田??偛课挥谟《缺辈抗飦喖{邦(Haryana)的客車制造公司PMI此前計劃與北汽福田聯手,共同在塔萊加建立一家價值1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9000萬元)的電動客車制造廠,并創造約1500個就業崗位。

出海面臨政策性、政治經濟環境等障礙

據了解,早在4月中旬,印度就頒布了“針對性投資限制令”,所有“與印度有陸地接壤國家”對印度直接投資,必須經由印度聯邦政府的審批。該禁令適用于與印度有陸地接壤的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等國家,其中,只有中國在印度有大量投資。

此次,中印邊境沖突導致的對外投資暫時擱淺,也反映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可能面臨的風險。實際上,不僅是印度,“金磚五國”里的俄羅斯和巴西等國家,在政策方面的波動性一直較大。

巴西曾經是中國車企第二大出口市場,江淮與奇瑞在巔峰期每年能在巴西銷售1-2萬輛新車,奇瑞還在當地建廠組裝,布局產業鏈。但是,巴西屬于典型的拉美化國家,制造業空心化嚴重,同時政策朝令夕改,30%的工業稅嚴重影響中國車企在當地的產銷進程。

此前,長城汽車在俄羅斯的合作項目,也曾傳出遭遇經銷商欺詐的消息。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在建議中表示,中國汽車“走出去”有四大“痛點”:一是出口車輛價格低,汽車出口規模小、模式單一;二是品牌影響力不足,尚未形成世界級汽車品牌;三是出口政策體系不完備,金融服務瓶頸凸顯;四是境外風險防范難度較大,匯率問題、全球經濟低迷、地緣政治、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法律法規風險等都直接造成了我國汽車出口難度大。

車企如何走好出海之路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自主品牌的發展讓世界為之注目。然而,從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歷程來看,中國品牌仍然屬于行業的后來者,想要參與到全球化市場競爭,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市場,挑戰在所難免。

有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進軍國際市場,車企需綜合考慮當地產業政策和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等因素,進一步強化風險管控意識和能力,熟悉當地的法規和政策以及消費習慣,通過“入鄉隨俗”的產品,才能進一步拓展當地市場,并為更廣闊的全球化戰略做鋪墊。

此外,通過收購海外本土車企或工程,以本土制造融入當地市場,成為中國車企加速滲透海外的捷徑。車企出海,不僅是汽車產品出海,更是品牌、資本和技術由外而內的聯合出海。

日前,凱睿賽馳咨詢高級副總裁賈江偉也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當前全球貿易壁壘處于歷史高位,再加上疫情影響,可能會促使更多國家利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為中國車企設置更多障礙。“

對于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等區域,由于當地復雜的政治、文化因素,中國車企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并不容易。對于中國車企來說,如何克服“走出去”過程中的各種阻礙,也是一堂必修課。長遠來看,中國車企要想成為全球化品牌,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